条件平差与间接平差

作者 zj 日期 2018-10-24
条件平差与间接平差

条件平差与间接平差

平差基础

  1. 必要观测数,用t表示,为独立量。一个几何模型独立量最多为t个。n为观测值个数,r为多余观测数,r=n-t。r又称为“自由度”。
  2. 除t个独立量以外,每增加一个量就产生一个函数关系式,被称为条件方程。一个几何模型如果有r个多余观测量,就产生r个条件方程。
  3. 仅用观测值组成条件,就会产生闭合差。如:$L_1+L_2+L_3-180=W\ne0$(三角形内角和)W即为闭合差。测量平差的主要目的就是消除闭合差。
  4. $\tilde{L}$真值,$\hat{L}$平差值。
  5. 观测量是一个随机变量,描述随机变量的精度指标是方差(中误差),描述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质是协方差。
  • 条件平差

概念:以条件方程为函数模型的平差方法,称为条件平差方法。

步骤:

  1. 根据平差问题列出条件方程式,条件方程式个数等于多余观测数r。
  2. 根据条件式的系数,闭合差及观测值的协因数阵组成法方程式,法方程个数等于多余观测数r。
  3. 解算法方程,求出系数K值。
  4. 将K代入改正数方程式,求出V值,并求出平差值$\hat{L}=L+V$。
  5. 为了检测平差计算正确性,用平差值$\hat{L}$重新列出平差值条件方程式验算。

例题分析:例5-1 (P82)

由题目可以列出一个条件方程:

$\hat{L_1}+\hat{L_2}+\hat{L_3}-180°=0$


将$\hat{L_i}=L_i+vi$代入上式得:

$v1+v2+v3+9=0$

总结:条件平差就是列出条件方程后,写为改正数加闭合差的形式($AV+W=0$),法方程为:$AP^{1}A^TK+W=0$。求出矩阵K。然后根据$V=P^{-1}A^TK=QA^TK$求出V(改正数)。平差值$\hat{L}=L+V$

  • 间接平差

概念:选择几何模型中t个独立量为平差参数,将每个观测量表达成所选参数的函数,列出n个这种函数关系式,称为观测方程,以此为平差的函数模型称为间接平差法,又称为参数平差。

步骤:

  1. 根据平差问题,选择t个独立量做参数。
  2. 将每一个观测量的平差值分别表达成所选参数的函数,若函数非线性要先线性化,列出误差方程。
  3. 由误差方程系数B和自由项l组成法方程,法方程个数等于参数个数。
  4. 解算法方程,求出$\hat{x}$,计算参数的平差值$\hat{X}=X^o+\hat{x}$。
  5. 由误差方程计算V,求出观测平差值$\hat{L}=L+V$。

例题分析:例7-1(P114)

由题目知t=3,设BCD高程(平差值)分别为X1,X2,X3。写出5个平差方程:
​ l1 + v1 = X1 - HA
​ …
​ l5 + v5 = X3 - HA


由上式得误差方程:
​ v1 = X1 - (HA+L1)
​ …
​ v5 = X3 - (HA+L5)


BCD三点近似值可以表示为:

$X_1^0 = HA +l1$

$X_2^0 = HA +l3$

$X_3^0 = HA +l5$


所以:

$X1 = X_1^0+x_1=x_1+HA +l1$

$X2 = X_2^0+x_1=x_2+HA +l3$

$X3 = X_3^0+x_3=x_1+HA +l5$


带入误差方程得:

v1 = $x_1$ + 0
​ …
​ v5 = $x_3$ + 0


改写为矩阵:

按10km为单位权,即:$P_i=\frac{C}{S_i}=\frac{10}{S_i}$

写出权阵:
$$
P = \left[
\begin{matrix}
2.9 & 0 & 0 & 0 & 0\
0 & 3.7 & 0 & 0 & 0\
7 & 0 & 2.5 & 0 & 0\
7 & 0 & 0 & 3.3 & 0\
7 & 0 & 0 & 0 & 4.0\
\end{matrix} \right]\tag{2}
$$